会议现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7月25日,院(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召开2019年第六次学习(扩大)会议暨党支部书记学习培训会议,院(会)党组书记、院长、院(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小组组长邵汉明同志主持会议,省第十九巡回指导组、在长的院(会)班子成员及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针对院(会)实际,会议进一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家围绕讲话精神交流学习心得,沟通思想、凝聚共识。
邵汉明院长强调,要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习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现当代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最突出的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它是与中国实践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这种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邵汉明院长指出,结合主题教育,我们要明确和坚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哲学社会科学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立言、为时代发声。习总书记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立说、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活动,我们也是人民的一员,所以我们理当在考虑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时从人民的立场出发。
邵汉明院长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要注重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任何学说的发展,都不是凭空的、无根的,必须建立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性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是学术和资源的继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时代性,哲学体现的是时代精神的精髓,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点和核心话题,要从时代的话题出发,做好时代与历史的融合。二是要注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我们要构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要体现、突出民族主体性,没有民族主体性,就没有源头、没有自我,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融入这个愈加开放包容的世界。第三,要注重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但同时也要脚踏实地接地气。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能为科研工作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但实事求是接地气才能更深入人心、贴近实际,才能真正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科研工作才更有意义,科研成果才更有价值。
邵汉明院长对院(会)工作实际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在院(会)科研立项、成果验收、刊物出版、学会活动等工作中要严格把关;社科联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照章程开展,严防有人浑水摸鱼,借机实施敛财、迷信等不法行为。二是要做好智库工作。院(会)智库工作颇具成效,为国家和省里提供了很多有质量的研究报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和重视。但是我们10个智库的发展很不平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个分管领导要把情况梳理清楚,注重在没有发挥优势的环节加强引导。三是要真学、实学,而不是浅学、假学。力戒学术不端的行为,引导科研工作的重心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移,努力打造精品成果。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大师和名家,彰显社科院(会)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农村发展研究所张磊在交流中着重指出,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屋建瓴,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两个“不可替代”,不仅将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有作为的高度,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高期望与高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俄罗斯研究所周伟萍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入剖析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意义,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举旗定向、布局谋篇。作为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文献,讲话凝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识,开启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征程。
语言与文学研究所杨春风在学习交流中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应仅仅把哲学社会科学当成是一份工作,更要把它视为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的一份力量。如果我们仅仅把它视为一种工作,往往就会得过且过,浅尝辄止,不思进取;而如果把它视为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更有内在的动力去研读工作以外的哲学社会科学资料,把它们视为提升内在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手段。
办公室全一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特色新型智库,是社科院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社科院行政后勤部门,如何为社科院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是近些年来各地社科院系统积极探索的问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的行政后勤工作应以新型智库建设为导向,以自身建设为动力,紧密围绕科研中心,不断加强管理创新,转变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提升行政后勤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努力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省社科联秘书长陈新在会议发言中交流了学习体会,一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理论家,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对于繁荣发展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挥智库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也是面向改革发展实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思想先导、学理支撑、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的现实要求。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