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会)要闻 > 正文
第二届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长春召开
时间:2019-12-19   来源:院(会)农村发展研究所   作者:张磊

  12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和吉林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由吉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纵横》杂志社承办的“第二届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长春召开。

  论坛分上、下午两场,上半场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研究员主持,下半场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磊研究员分别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及东北三省社科院、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这次论坛由于有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加盟,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召开这次论坛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这次论坛更好地实现了地方社科院和中国社科院的合作,提高地方社科院的研究水平,进而提升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论坛的层次。论坛演讲及报告人既有社会科学专家,也有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的专家。

  论坛邀请到我国知名农业与农村经济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研究员在上午为论坛作主旨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


  叶兴庆部长演讲的题目是:现代化后半程的乡村振兴。报告认为,第一,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关键节点的战略选择。我国现代化前半程体现为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体制,后半程则包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农业产业特性、非农产业集聚、人口规模不经济和年轻一代渴望城市生活等因素使得乡村趋于相对衰退。第二,多渠道释放乡村多元价值。新时代的乡村新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即乡村从生产空间转换为生活空间,乡村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传统习惯在乡村的延续以及中国人的故土情结。同时,乡村新价值的实现需要支付能力、通行能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支撑,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新价值最终通过市场实现,例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以及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叶兴庆总结,现在有两类明星村,一种如华西村、南街村靠乡镇企业起家;另一种如鲁家村、袁家村靠新产业新业态起家。第三,多维度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分工、耦合互动;二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三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四是促进城乡生态共建共享、命运与共。

  杜志雄研究员演讲题目是:县域产业振兴应运用好六大产业演化规律。报告认为,规律一:人气是最大的生产力。乡村产业振兴第一大要素是人,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制约是人的制约。规律二:资源和要素流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更决定了其服务的产业的拓展能力。规律三:产品和服务流通半径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空间和价值增值幅度的大小。规律四:(特色)产业(品)发展的好坏、竞争力大小,日益决定于由“卖”产品和服务向“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转化力度的大小。“十四五”时期要将卖产品和卖产品生产过程相结合,产品才有出路,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最大化。规律五:产品(业)发展效益的大小,根本上体现为产业融合程度(广度、深度)的大小。规律六:生态、绿色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基因和灵魂。同时杜志雄介绍了《中国农业“八化”特征的演变》,即生产单位规模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农业生产生态化(绿色化、可持续)、那样运作资本化、农产品营销品牌化、农产品加工工业化、农业产业融合化、农业产业组织化。下半场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李伟华处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程遥研究员、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吉林农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祝国平教授、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帅副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张秀娥教授分别就“促进东北三省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农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展望”“贫困与扶贫:理论、实践与思考”、“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进行主题报告。

  最后郭连强副院长进行大会总结发言。郭连强副院长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明确,通过此次论坛,我们充分交流了思想,升华了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一,这次论坛是一种开放性会议。参会嘉宾既有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又有中国社科院、地方社科院,党校、大学,还有农业农村部门领导、专家。第二,论坛体现了研究内容高端性。邀请到了国内农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知名专家,为论坛奠定了高水平、高层次的基础。第三,办会形式不断深化。与中国社科院农发所高端智库合作,论坛将会有更大发展空间。第四,围绕主题,论坛具有深入性和广泛性。专家们诠释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第五,论坛的影响更加广泛。第一届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论坛观点综述得到了吉林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论坛对地方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六,论坛具有创新性和务实性。省直有关部门专家的参与,让论坛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同时,论坛减少了领导讲话和致辞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让问题研讨更充分。第七,本次论坛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社会科学报、吉林日报、吉林社科报等有关领导与记者出席了会议,并将对论坛成果进行宣传报道。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磊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李伟华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遥



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吉林农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祝国平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帅



吉林大学商学院张秀娥教授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Baidu
map